內容來自sina新聞

城鎮化有多貴合肥農民市民化成本人均15.5萬元

 "農民市民化"成本取樣:合肥人均15.5萬

  張靜

  [ 以合肥為例,如按照每年20萬農民進城市民化計算,農民市民化年度新增加成本約300億元,到2020年約2400億元,2030年達到5400億元 ]

  城鎮化有多"貴"?地方政府給出瞭一個測算:合肥市市民化成本人均約15.49萬元。

  財政部網站日前刊登瞭一篇署名為安徽省財政廳的文章,披露瞭上述數據。

 安徽市民化投入數千億

  文章稱,"農民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務投入方面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具體投入包括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醫療和養老、各種民政救助和社會管理、基礎設施等方面。

  以合肥為例,如按照每年20萬農民進城市民化計算,農民市民化年度新增加成本約300億元,到2020年約2400億元,2030年達到5400億元。按同口徑計算,2012年合肥上述等方面財政支出為113億元左右,如按年增長20%計,每年增加22.6億元。

  文章預測,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將超過50%,2012~2015年間全省約有350萬農民實現市民化;2020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農民市民化人口約850萬人;2030年全省城鎮化率將接近70%,農民市民化人口將達到1700萬人。

  以合肥人均市民化15.49萬元成本作為參考粗略估算,如果安徽省人均成本為10萬元,350萬人的投入將達到3500億元。

  上月發佈的《國傢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同時明確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

  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全國財力幾何

  錢從哪裡來是以市民化為核心的城鎮化面臨的現實課題。

  近日,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表示,預計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由此帶來的投資需求約為42萬億元,更多可能來自社會投資。

  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則顯示,農民轉移到城市的人均成本是10萬元左右。

  按照到2020年實現1億人口轉移的目標計算,總成本將達10萬億資金。這意味著餘下7年時間,平均每年要投入一萬多億。

  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財政支出近14萬億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教育等與市民化投入相關的民生支出,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共約為6.4萬億元。

  但上述支出並非完全投入城鎮化過程中的農民市民化,還包括常規的城鎮和農村居民民生投入。

  "與市民化每年所需的實際成本相比,財政投入捉襟見肘,地方現有財力難以保障農民市民化進程的資金需求,各級政府都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上述安徽省財政廳文章稱,農民市民化的成本支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巨大的財力支撐。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微博]認為,上述國研中心報告所指十萬億資金不一定全部是公共財政支出,地方政府也可以通過投融資平臺或土地出讓為基建償債。每年一萬多億也並非純增量的概念,"比如社保等,原本就有政府投入。"

  易鵬認為,市民化過程中,政府、市民和企業三方都需要出資。政府方面需要承擔責任包括基建、醫療教育、公共安全以及社會保障等。農民個人也要承擔社會保障和購房等。

土信貸彰化田中土信貸汽車貸款南投竹山汽車貸款 PPP模式將是資金重要來源

  財政部網站文章建議,在拓寬投資渠道、分擔成本方面,建議引導社會資金,大力推行政府購買、特許經營、合同委托、服務外包、土地出讓協議配建等方式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二是推進農民原有農村資產的轉化。賦予農民對承包土地、宅基地、農房和集體資產股權更大的處置權,讓農民帶著資產進城,從而跨越市民化的成本門檻,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此外,由於政府間事權劃分不清,醫療保險、公共就業資金等地方財政投入超過七二順位塗銷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成以來省及省以上財政,地方財政特別是縣級財政實際投入較少。

  數據顯示,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財政補貼144.17億元,其中省及省以上財政補貼占87.5%;全省籌集公共就業服務資金26.4億元,其中省及省以上投入占77.65%。

  對此,文章建議明確財政支出責任,將圍繞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支出責任重心向縣鄉級以上轉移,其次是理順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完善省與市縣政府間收入的劃分,建立縣級政府穩定收入來源。

  在未來的城鎮化建設中,規范、透明的城市建設融資機制必不可少,有人士認為,現在官方力推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將成為城鎮化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

  王保安在此前的PPP培訓會上表示:"PPP模式抓住瞭有效解決城鎮化融資需求這一關鍵環節。"

  王保安介紹,財政部正在著手建立PPP工作機制,並積極推動設立PPP管理機構,加強對風險分擔、競爭機制、政府合理承諾、後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統一指導。

  收益較為穩定的項目更適合推行之初的PPP,王保安說,可考慮優先選擇收益比較穩定、投資規模比較大、長期合同關系比較清楚、技術發展比較成熟的項目進行試點,"如市政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保障房建設等,現有項目也可以引入PPP模式進行升級改造。"

  王保安說,將對存量及新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梳理,盡快篩選出合適的項目先行先試。



新聞來源http://bj.house.sina.com.cn/news/2014-04-09/0844267961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arret5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